职业编剧、武侠作者
微信公众号:三弦文创工作室
新浪微博:@三弦大天使
知乎:三弦

7月预告+天之下杂谈:侠名状、仇名状与昆仑共议

        阿,先讲个小事,之前一些书友反映说,LOFTER首页总是看不到我更新的文章,为此我请人去咨询过,目前来说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:把我设置为“特别关注”,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更的东西了,操作方式是点我页面右上角的☆符号,像这样:




===(正文分割线)===


  大家好,接着上一篇杂谈《皇帝去哪了》的结尾,我们继续聊之前没讲完的内容。


  先插播点好消息,第一部的新修版快搞完了,比起连载版增添了一些人物,修改了一些情节,理顺了年代表,章节次序也有更动。尤其是开篇,大家都知道连载版从杨衍的惨剧开始,但其实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,应该先有明不详在少林蹦跶,几年后,才有杨衍遭难受罪的故事才对。如果不调整回来,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一些重大背景事件怎么都对不上。


  因此,从下周五,也就是7月10号开始,天之下第一部新修版的“前传”部分(相当于原1-2卷)会先行在微信公众号和网易LOFTER以“日更”的方式进行更新。再往后……其实有很多新动作,但是我现在不能说,暂时保密!还请大家保持关注,你们每一位的支持对我来说都很珍惜!说不定,在短期的沉寂之后,会有一个个惊喜迸发呢~


  插播结束,言归正传。这一次我们聊聊天之下里头最特殊的制度,昆仑共议、仇名状与侠名状。我尽量简单从两个方面去陈述这三样东西代表的意思。


  第一,天之下世界观中的历史进程与实务面;


  第二,在作品中它企图呈现的是什么东西。


  先说世界观中这三样制度是怎样建立的。我在写天之下时,尽量用一个合理的武侠世界态度去营造这个世界观。我去思考着,在某场大战后,天下失去了皇帝,地方团体相互斗争下,这场战争最后会分出一个胜负。历代改朝之后,地方割据势力最后的结果都是一统,但分裂割据的时间长短则不一定。短则数十年,长则过百年都有。南北朝、五代十国是较久的。也有如大理这样建国两百年的割据。


  天之下故事的开端,是以怒王起义,红霞关一场大战,终结了当时三个最大代表势力,一是关外势力的蛮王,二是起义军的怒王,三是旧王朝最后的军阀势力。


  旧王朝除了尤长帛之外的军阀势力较弱,且怒王起义便是以推翻前朝作为口号,这些势力肯定无法取得原由民变军所构成的武林门派势力支持。甚至,他们会是第一个被围攻消灭的对象。原因很简单,他们代表旧势力,谁支持了他们,那就等于把大义名分交出去了,再说,对当时稍微有点“想法”的大门派来说,这些代表旧朝的势力也是务必要消灭的。


  这三个势力的消灭后,九大家是否有想过建立自己的王朝?


  我想肯定有。但没打出结果。


  是的,各个门派势力虽有大小。但战争延续下去,一开始谁先称帝,谁就是第一个挨揍。或许当时有几个大门派有过这种想法,想要来个“代汉者当涂高”但应该是被优先打爆的。


  随着战争进行,各个势力间经过消灭、合并、臣服、扩张,最后九个最大的势力出来了,就是后来的九大家。若是没有昆仑共议,这九家大概也会持续征战。九个地方军阀算多吗?其实也不算,我们回顾历史可知。如果回顾的是全球历史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
  这场战争打了三十年。这是很疲累的一场大战。我想各地都已经打到民不聊生。甚至已经达到了恐怖平衡,谁也没把握吞掉谁的地步。或许当年的衡山能吃下青城,但非常可能被后面的丐帮捅穿屁眼。这样的恐怖平衡底下,被六个门派结实包围的最惨的青城——提出了昆仑共议。


  这对九大家而言,或许是局势不允许他们继续打下去,也可能是真没把握,他们最后决定接受这个仲裁。和平相处。


  “妄自称帝,天下共击”


  这个规矩的来由也很简单,今天有一派称帝,那其他人要不要起而效尤?如果不是,就他一个皇帝,我们都是掌门,岂不是矮了一辈?假如大家都是皇帝,成立九个国家,可行吗?当然不可行。各方面大家都不愿意。


  第一:九大家是起于跟随怒王的民变军,他们内部在当时更接近地方军阀,打的是推翻旧朝皇帝的口号。作为称帝的政治准备是不够的。什么是称帝前的政治准备?例如“点检作天子”“中山靖王之后”“禅让”总之手法很多,但显然他们没有做。且底下门派太多,太散乱。跟着青城的门派,非常可能因为青城称帝而转投其他们派,那个时节,九大家也得先安稳内部。


  第二:地方势力,九大家原先就不是政治体系出身。各自的政治环境也不同。但几乎都是小军阀依附大军阀的局面。之前提过了,没有一个门派愿意接受科举制度下推出来的领导。称帝,就表示中央的权力。在昆仑共议那个时代,地方派门也不乐意。


  地方派门管理的想法,我是参考古代地方乡绅跟宗族。他们对地方的影响力很大。在某些地方甚至比官府的权力更大。他们也不愿意接受称帝的管理方式。


  第三:跟随一个盟主,分成九大家,我们仍是一体,只是地方自治。假如九个国家,有道是天无二日不是?参考之前的朝代,这样的多称帝方式,战争很快就会再度燃起。


  决定九大家分治的昆仑共议,就这样定下来了。


  他除了是名义上的共主,维持着九大家一体,总得来说,他还是政治共同体下的邦联,负责制订宪法,仲裁,还有保护九大家的利益,都说了得位不正,天下共诛不是?在九大家还在休养生息的那几十年,他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和平。谁也不想犯了事,成为其他家瓜分的对象。


  这个看似玄乎的设定,其实现实生活中并非不可能发生。既然我们都接受了武侠这种设定,那这样的背景只要相信他真的发生了,就不是什么问题。


  好的,昆仑共议结束后,暂时停止了战争,除了会议上划分的疆界外,对于九大家而言,还有什么是重要的?


  第一要务就是统整内部。侠名状就这样出现了。


  说穿了,他就是一个“武力收归国有”的概念。天之下的世界中没有枪支等热兵器。侠名状管制了所有会武功的人。他等于管制了所有具备战斗能力的有生力量。虽然这股力量也会流窜。但总的来说,门派还是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战斗力量。这是内部集权所必须的。同时他也管制住“侠”的流动。


  别忘记了九大家是怎么兴起的?他们以地方武力协助怒王起义。他们就是以侠起家的,都说越是用怎样的方式取得政权的团体,越是忌惮相同的方式再出现。以侠自居,起义反抗的九大家,回过头来第一件事情,就是管制住“侠”。


  什么都要讲个规矩不是?这就是侠名状的由来。


  而落实到书中的现实,如果说古代不读书,不考科举,就很难进入宦途,那侠名状他代表了你不依附门派,你就失去往上爬的竞争力。当然,九大家中也不乏读书人,各种师爷,有特殊技能的人,这一点在第二部会更加体现。但总的来说,侠名状管制了武力、地方兵员之外,也扼杀了可能的反抗势力。


  那么掌握了侠客的力量后,下一步是什么?那就是解决不受管束的力量。


  之前在书中也提到过,昆仑共议初期,有些疆界还没划分清楚,简单说,就是——还有得打。在彭老丐传记中也有提到,一些门派还藉着仇名状的名义争夺地盘。仇不过三代,灭不能满门。在一开始时,他作为战争末期收尾的手段。用局部战争解决一些小地盘的争执。第二件事情,用灭不能满门作为伪装。故作清高。


  表面上,这是快意恩仇的体现。法律制裁不了你时,我就用仇名状制裁你,在我构思天之下的世界观时,我想着由武林派门所构成的世界,是否还保有快意恩仇的一面。于是仇名状就出现了。但当我往深处去探索时,我赫然发现,当初在昆仑共议上提出仇名状的某位掌门,或者真想保有那个快意恩仇,意气风发的武林。但当九大家形成后,这个制度就不会再是快意恩仇的制度。


  自然而然的,他自己就演变成了吃人的制度,甚至我无须去细思,九十年来大小门派有势力的人,会一次次的告诉我,他们如何把这个制度变形扭曲,最后在这个规则漏洞下,仗势欺人。


  原来当快意恩仇被写入法典,他就是恃强凌弱最好的藉口。我甚至听见历代九大家掌门对我说:“我们需要这规矩。不,我们早已用了几十年。”他们额手称庆,抚掌大笑说:这是多好的规矩。


  回归在天之下的历史中,原本仇名状的制度,在战争结束后的三代就该终止。但九大家发现这规矩是如此好用,他们就不愿意放弃这个手段了。转而他达到了侠名状做不到的另一部分,那就是消灭反抗的力量。


  管制与消灭,于是乎,以武林世家起身,以侠客自诩,最终建立属于自己势力的九大家,反过手来,扼杀了武林与侠客。


  或许有人还是觉得侠名状与仇名状的设定太过唐突,太不合理,难道就没人想反抗,难道大家就默默容忍?


 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世界。看看周围。有多少变了样子的侠名状与仇名状围绕在我们身边?或许从某个外星人的角度看过来,也会觉得不合理与荒诞可笑吧。


  我想侠名状与仇名状在书中的意义。大抵就是如此了。


  -End-


===


  大家好,接着上一篇杂谈《皇帝去哪了》的结尾,我们继续聊之前没讲完的内容。


  先插播点好消息,第一部的新修版快搞完了,比起连载版增添了一些人物,修改了一些情节,理顺了年代表,章节次序也有更动。尤其是开篇,大家都知道连载版从杨衍的惨剧开始,但其实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,应该先有明不详在少林蹦跶,几年后,才有杨衍遭难受罪的故事才对。如果不调整回来,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一些重大背景事件怎么都对不上。


  因此,从下周五,也就是7月10号开始,天之下第一部新修版的“前传”部分(相当于原1-2卷)会先行在微信公众号和网易LOFTER以“日更”的方式进行更新。再往后……其实有很多新动作,但是我现在不能说,暂时保密!还请大家保持关注,你们每一位的支持对我来说都很珍惜!说不定,在短期的沉寂之后,会有一个个惊喜迸发呢~


  插播结束,言归正传。这一次我们聊聊天之下里头最特殊的制度,昆仑共议、仇名状与侠名状。我尽量简单从两个方面去陈述这三样东西代表的意思。


  第一,天之下世界观中的历史进程与实务面;


  第二,在作品中它企图呈现的是什么东西。


  先说世界观中这三样制度是怎样建立的。我在写天之下时,尽量用一个合理的武侠世界态度去营造这个世界观。我去思考着,在某场大战后,天下失去了皇帝,地方团体相互斗争下,这场战争最后会分出一个胜负。历代改朝之后,地方割据势力最后的结果都是一统,但分裂割据的时间长短则不一定。短则数十年,长则过百年都有。南北朝、五代十国是较久的。也有如大理这样建国两百年的割据。


  天之下故事的开端,是以怒王起义,红霞关一场大战,终结了当时三个最大代表势力,一是关外势力的蛮王,二是起义军的怒王,三是旧王朝最后的军阀势力。


  旧王朝除了尤长帛之外的军阀势力较弱,且怒王起义便是以推翻前朝作为口号,这些势力肯定无法取得原由民变军所构成的武林门派势力支持。甚至,他们会是第一个被围攻消灭的对象。原因很简单,他们代表旧势力,谁支持了他们,那就等于把大义名分交出去了,再说,对当时稍微有点“想法”的大门派来说,这些代表旧朝的势力也是务必要消灭的。


  这三个势力的消灭后,九大家是否有想过建立自己的王朝?


  我想肯定有。但没打出结果。


  是的,各个门派势力虽有大小。但战争延续下去,一开始谁先称帝,谁就是第一个挨揍。或许当时有几个大门派有过这种想法,想要来个“代汉者当涂高”但应该是被优先打爆的。


  随着战争进行,各个势力间经过消灭、合并、臣服、扩张,最后九个最大的势力出来了,就是后来的九大家。若是没有昆仑共议,这九家大概也会持续征战。九个地方军阀算多吗?其实也不算,我们回顾历史可知。如果回顾的是全球历史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
  这场战争打了三十年。这是很疲累的一场大战。我想各地都已经打到民不聊生。甚至已经达到了恐怖平衡,谁也没把握吞掉谁的地步。或许当年的衡山能吃下青城,但非常可能被后面的丐帮捅穿屁眼。这样的恐怖平衡底下,被六个门派结实包围的最惨的青城——提出了昆仑共议。


  这对九大家而言,或许是局势不允许他们继续打下去,也可能是真没把握,他们最后决定接受这个仲裁。和平相处。


  “妄自称帝,天下共击”


  这个规矩的来由也很简单,今天有一派称帝,那其他人要不要起而效尤?如果不是,就他一个皇帝,我们都是掌门,岂不是矮了一辈?假如大家都是皇帝,成立九个国家,可行吗?当然不可行。各方面大家都不愿意。


  第一:九大家是起于跟随怒王的民变军,他们内部在当时更接近地方军阀,打的是推翻旧朝皇帝的口号。作为称帝的政治准备是不够的。什么是称帝前的政治准备?例如“点检作天子”“中山靖王之后”“禅让”总之手法很多,但显然他们没有做。且底下门派太多,太散乱。跟着青城的门派,非常可能因为青城称帝而转投其他们派,那个时节,九大家也得先安稳内部。


  第二:地方势力,九大家原先就不是政治体系出身。各自的政治环境也不同。但几乎都是小军阀依附大军阀的局面。之前提过了,没有一个门派愿意接受科举制度下推出来的领导。称帝,就表示中央的权力。在昆仑共议那个时代,地方派门也不乐意。


  地方派门管理的想法,我是参考古代地方乡绅跟宗族。他们对地方的影响力很大。在某些地方甚至比官府的权力更大。他们也不愿意接受称帝的管理方式。


  第三:跟随一个盟主,分成九大家,我们仍是一体,只是地方自治。假如九个国家,有道是天无二日不是?参考之前的朝代,这样的多称帝方式,战争很快就会再度燃起。


  决定九大家分治的昆仑共议,就这样定下来了。


  他除了是名义上的共主,维持着九大家一体,总得来说,他还是政治共同体下的邦联,负责制订宪法,仲裁,还有保护九大家的利益,都说了得位不正,天下共诛不是?在九大家还在休养生息的那几十年,他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和平。谁也不想犯了事,成为其他家瓜分的对象。


  这个看似玄乎的设定,其实现实生活中并非不可能发生。既然我们都接受了武侠这种设定,那这样的背景只要相信他真的发生了,就不是什么问题。


  好的,昆仑共议结束后,暂时停止了战争,除了会议上划分的疆界外,对于九大家而言,还有什么是重要的?


  第一要务就是统整内部。侠名状就这样出现了。


  说穿了,他就是一个“武力收归国有”的概念。天之下的世界中没有枪支等热兵器。侠名状管制了所有会武功的人。他等于管制了所有具备战斗能力的有生力量。虽然这股力量也会流窜。但总的来说,门派还是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战斗力量。这是内部集权所必须的。同时他也管制住“侠”的流动。


  别忘记了九大家是怎么兴起的?他们以地方武力协助怒王起义。他们就是以侠起家的,都说越是用怎样的方式取得政权的团体,越是忌惮相同的方式再出现。以侠自居,起义反抗的九大家,回过头来第一件事情,就是管制住“侠”。


  什么都要讲个规矩不是?这就是侠名状的由来。


  而落实到书中的现实,如果说古代不读书,不考科举,就很难进入宦途,那侠名状他代表了你不依附门派,你就失去往上爬的竞争力。当然,九大家中也不乏读书人,各种师爷,有特殊技能的人,这一点在第二部会更加体现。但总的来说,侠名状管制了武力、地方兵员之外,也扼杀了可能的反抗势力。


  那么掌握了侠客的力量后,下一步是什么?那就是解决不受管束的力量。


  之前在书中也提到过,昆仑共议初期,有些疆界还没划分清楚,简单说,就是——还有得打。在彭老丐传记中也有提到,一些门派还藉着仇名状的名义争夺地盘。仇不过三代,灭不能满门。在一开始时,他作为战争末期收尾的手段。用局部战争解决一些小地盘的争执。第二件事情,用灭不能满门作为伪装。故作清高。


  表面上,这是快意恩仇的体现。法律制裁不了你时,我就用仇名状制裁你,在我构思天之下的世界观时,我想着由武林派门所构成的世界,是否还保有快意恩仇的一面。于是仇名状就出现了。但当我往深处去探索时,我赫然发现,当初在昆仑共议上提出仇名状的某位掌门,或者真想保有那个快意恩仇,意气风发的武林。但当九大家形成后,这个制度就不会再是快意恩仇的制度。


  自然而然的,他自己就演变成了吃人的制度,甚至我无须去细思,九十年来大小门派有势力的人,会一次次的告诉我,他们如何把这个制度变形扭曲,最后在这个规则漏洞下,仗势欺人。


  原来当快意恩仇被写入法典,他就是恃强凌弱最好的藉口。我甚至听见历代九大家掌门对我说:“我们需要这规矩。不,我们早已用了几十年。”他们额手称庆,抚掌大笑说:这是多好的规矩。


  回归在天之下的历史中,原本仇名状的制度,在战争结束后的三代就该终止。但九大家发现这规矩是如此好用,他们就不愿意放弃这个手段了。转而他达到了侠名状做不到的另一部分,那就是消灭反抗的力量。


  管制与消灭,于是乎,以武林世家起身,以侠客自诩,最终建立属于自己势力的九大家,反过手来,扼杀了武林与侠客。


  或许有人还是觉得侠名状与仇名状的设定太过唐突,太不合理,难道就没人想反抗,难道大家就默默容忍?


 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世界。看看周围。有多少变了样子的侠名状与仇名状围绕在我们身边?或许从某个外星人的角度看过来,也会觉得不合理与荒诞可笑吧。


  我想侠名状与仇名状在书中的意义。大抵就是如此了。


  -End-



评论(6)
热度(129)
© 三弦 | Powered by LOFTER